综述
  • 2022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主要基础研究回顾

    作者: 王怡玫、宋子豪、张岩
    内容简介: 近30年来,我国的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步幅度举世瞩目,多项心血管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或接近领先水平,诸多国内心血管基础研究也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过去4年,本刊连续邀请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张岩教授团队对上一年我国心血管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工作进行总结,今年该系列文章《2022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主要基础研究回顾》也如期而至,在传承的基础上,本文还梳理了中国心血管领域基础研究近年来国际合作情况和学科交叉情况,并着眼于心血管领域基础研究学科发展现状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提出了展望。 本文筛选了发表在较高水平期刊且通讯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42篇基础研究论文,从心脏保护、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心脏发育再生与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方法学等方面分别对2022年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类阐述。可以看到,2022年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大都瞄准临床未被解决的疾病,对其机制和防治进行探索,而且大都对相关分子机制的病理生理机制,如心肌细胞死亡与肥厚、血管损伤与修复、血小板凝集等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和阐述。希望这些优秀研究能给相关工作者们带来一些提示,即未来的研究应基于我国丰富的临床资源,同时充分认识到我国国民疾病谱及其机制与防治的独特性,从临床中提炼问题,利用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对其解析,同时引导和指导科研工作者的临床转化工作,这将为提升我国人民健康水平、降低疾病负担做出巨大贡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年12月
    浏览量: 884次
  •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 李俊、葛兰、王鑫焱、陈韬、郭军
    内容简介: 大量研究证实,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为高危出血的房颤患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而术后定期随访是判断左心耳封堵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必要手段。一直以来,经食管超声都是左心耳封堵术后长期随访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具有半侵入性,且结果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检查则相对无创,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三维评估能力,更能被患者所接受,有利于术后随访。由于CCTA可与经食管超声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经食管超声,因此最新的欧洲心律协会/欧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协会专家共识已推荐在左心耳封堵术后联合应用经食管超声和CCTA,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仍在探索中,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充分发挥CCTA这一有力武器的价值。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及研究,从CCTA评估术后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评估封堵器表面内皮化情况、检测封堵器相关血栓,以及评估封堵器位置和压缩比4个方面对CCTA在左心耳封堵术后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对实现左心耳封堵术的无创影像学进行展望,为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年10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3.1000150
    浏览量: 899次
  • 纵览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40年

    作者: 刘嘉慧、郑博、霍勇
    内容简介: 抗血小板治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核心基础,在过去的40余年里逐渐发展、更新和完善。诸多大型临床试验为不断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提供循证支持,但尚未完全阐明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基于我国患者的临床数据也较缺乏。随着对缺血、出血风险认知的不断深入,抗血小板治疗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个体化精准医疗是未来医疗实践的发展方向,在日渐趋于成熟的医疗大数据驱动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综合患者情况识别出不同风险分层的人群,“量体裁衣”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抗血小板治疗选择,以最大程度发挥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本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领域抗血小板治疗的40余年历史进行回顾,梳理不同阶段抗血小板治疗理念的变迁,并对抗血小板治疗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年08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3.1000148
    浏览量: 1910次
  • 2022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主要临床研究回顾

    作者: 刘耀琨、郑博、霍勇
    内容简介: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研究成果不断登顶国际学术舞台,过去一年,多项来自我国的原创性临床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收获了全球医学同行的关注和认可。既往的4年中,本刊持续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团队对过去一年我国心血管临床研究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今年也如期迎来该系列文章又一新作《2022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主要临床研究回顾》,希望能帮助研究者互相了解研究进展,为未来研究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筛选出较为重要且对临床诊疗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14篇论著,分别聚焦冠心病介入技术、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评估、抗栓治疗策略及并发症诊疗、高血压、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肌病等几大热门领域。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研究者们成果丰硕,覆盖了流行病学、膳食营养、血压防治、原发新型药物、手术技术,以及治疗策略探索与创新等广泛领域,临床研究思路新颖、方案设计合理、人群具有代表性、结果说服力较强,这也是被国际权威专家学者认同的主要原因。希望未来我国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登上国际舞台,造福更多患者,期待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早日出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年08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3.1000147
    浏览量: 1550次
  • 肠道菌群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 刘演龙、常开丽、张灿、戴海龙
    内容简介: 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在宿主的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核心因素,其中肠道菌群更是与一些疾病息息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除了细菌来源的代谢物有作为调节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能力,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也可以被宿主的先天免疫系统识别,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近期多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就肠道菌群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然而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肠道菌群调节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途径,靶向调节肠道菌群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潜力,未来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年08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3.1000146
    浏览量: 1326次
  • 国内外内脏脂肪指数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 陈奕钿、李泽亚、胡莹、黄榕翀
    内容简介: 冠心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而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又称为腹型肥胖)所致的内脏脂肪堆积及功能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评估内脏脂肪分布及功能代谢情况,对冠心病早期预防、治疗及随访至关重要。 在现有的较多种腹型肥胖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中,内脏脂肪指数(VAI)及其优化的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被认为是反应内脏脂肪堆积与功能代谢的良好指标,在心血管领域受到关注。目前研究认为其与冠心病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良心血管预后等密切相关,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VAI及CVAI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出详细的归纳总结,以期为未来更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预防冠心病以及早期危险分层提供更多经济可行的方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年04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3.1000140
    浏览量: 1833次
  • 12345678910 共 5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