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史上跨时代意义的临床研究及影响

    作者: 张海彤、吴永健
    内容简介: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进入临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现在TAVR已经成为无传统外科手术机会或者中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 AS 患者的一种选择。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展了多项 TAVR 的临床研究,并相继报道了最终或阶段性结果,反映了TAVR从高危到低危患者的不断进展的历程,进一步肯定了 TAVR 的效果。本文将就TAVR发展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临床研究及其影响进行综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19年10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9.1000023
    浏览量: 3048次
  • 2018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主要基础研究回顾

    作者: 张茂、张岩
    内容简介: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心血管基础研究水平迅速提高,不断有重磅研究出现。本文对2018年我国大陆心血管领域基础研究方面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进行了回顾,并对其中14篇重要论文进行了重点介绍,涉及心脏炎症、血管生物学、心脏干细胞和发育、材料学、以及高分辨率成像研究等方面。结合各个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对各篇文章分别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这些文献的一些共性进行了总结,包括较高的转化价值、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合作等,并对心血管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发表了一些看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19年08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9.1000019
    浏览量: 5977次
  • B型利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 张真路
    内容简介: 尽管利钠肽家族的发现已经超过30年,但是其复杂的生物学作用机制、血循环中不同人群NP表达的差异化、心力衰竭表现的异质性、检测试剂特异性和分析前因素等都有待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还有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10多年临床应用累积下的一系列困惑及心力衰竭治疗新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等,都有待重新解读与评估。我们对其的认识只是刚“拉开序幕”,有必要重新认识BNP/NT-proBNP。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19年03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9.1000015
    浏览量: 4639次
  • 以改善预后为目标的心房颤动综合管理

    作者: 李梦梦、郭雪原、马长生
    内容简介: 随着治疗手段的日益进步,房颤的治疗模式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除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华法林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左心耳封堵术和房颤导管消融逐步被广泛使用,房颤的治疗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房颤的管理也应该着眼于预防房颤的整体危害。因此未来我们应致力于建立以改善患者预后为目的的房颤综合管理体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18年12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8.1000006
    浏览量: 2881次
  • 1234567891011 共 6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