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能否成为开通桡动脉闭塞的有效路径?

    作者: 袁铭培、罗绮婷、周年翰、吴奕琪、马楠、王艳梅、孙鑫
    内容简介: 桡动脉闭塞(RAO)是经桡动脉入径行介入诊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对于那些表现出症状或需要反复接受介入治疗的RAO患者,通常需要进行RAO的开通治疗,但目前尚缺乏规范且有效的开通RAO治疗方法。 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通路技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卓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得益于掌浅弓的解剖学特点,即使桡动脉出现闭塞,远端桡动脉通常不受影响,这使得dTRA能够逆向开通RAO。国内外一些术者已经尝试采用dTRA逆向开通RAO,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超过88%,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0%,但复发率超过50%。对于表现出手部缺血症状或需要重新开通闭塞桡动脉的RAO患者而言,dTRA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项,并且相较于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dTRA在开通RAO方面的成功率更高。尽管如此,如何进一步降低dTRA术后RAO的复发率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化、技术的持续改进以及相关设备器械的创新,dTRA有望在RAO再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这一创新技术中获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4年12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4.1000178
    浏览量: 265次
  • 从《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力衰竭协会心力衰竭管理指南》看心力衰竭治疗和管理

    作者: 臧雁翔、李为民
    内容简介: 2022年4月2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联合颁布了2022年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这版指南在2013年和2017年版心力衰竭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整合,是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加拿大心力衰竭学会(Canadian Heart Failure Society,CHFS)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心力衰竭协会(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HFA)指南之后又一部指导心力衰竭管理的重量级指南。此次更新的指南对临床心力衰竭治疗和管理带来哪些新的认识? 本文在概述该指南在心力衰竭概念、分类、诊断和治疗上的更新和推荐基础上,对心力衰竭治疗和管理部分要点进行梳理,并提出未来在心力衰竭治疗上可能带来的改变。新指南带给我国心力衰竭防治以新的治疗思路,期待未来结合国际新认知、新模式制定与我国国情相契合的中国心力衰竭管理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4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09
    浏览量: 4118次
  • 医患沟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作者: 马国娣、周珊、王玮、于波、杨爽
    内容简介: 急性心肌梗死处置不当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为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提升更高质量的治疗结果和患方满意度,精准高效的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作者所在医院制订了STEMI患者再灌注沟通流程,并强化对医师的沟通技能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以上举措的实施,促使该院STEMI患者发病12 h内再灌注率>95%,急诊上台平均沟通时间由61 min降至6 min。 本文结合既往经验,详细介绍了医患沟通的效益与责任,并归纳总结了医患沟通要点,以期为更多医师提供帮助,提高医疗质量,让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4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08
    浏览量: 3307次
  • 心脏瓣膜全介入时代一定会到来

    作者: 陈莎莎、潘文志、周达新、葛均波
    内容简介: 2002年,Cribier教授等实施了世界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心脏瓣膜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突破瓶颈,正式拉开了心脏瓣膜介入时代的序幕。继主动脉瓣之后,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治疗也迅猛发展,国内外创新器械研发呈井喷之势,让创伤大、高风险的传统外科手术逐渐向微创、低风险的经导管介入手术转化。近20年心脏瓣膜介入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掀起了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脏介入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本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探索方向进行了全面总结,以此为据,预测未来绝大部分瓣膜疾病都可以通过经导管介入手段进行治疗,心脏瓣膜全介入时代一定会到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3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06
    浏览量: 3474次
  •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评估手段与应用价值

    作者: 林海淼、刘健
    内容简介: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钙化物质在冠状动脉壁的病理性沉积,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物,与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广泛存在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中,在60~69岁群体中患病率可达8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及未来心脏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冠心病患者未来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本文着重探讨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不同影像学评估手段的优缺点及冠状动脉不同钙化程度的临床意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1年12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1.1000097
    浏览量: 2911次
  • 冠状动脉瘤——需要关注的临床问题

    作者: 孔畅、吴炜
    内容简介: 冠状动脉瘤是指冠状动脉局限或节段性瘤样扩张,直径超过邻近正常冠状动脉或正常冠状动脉参考值的2倍。冠状动脉瘤相对罕见,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4%~5.3%,男性患病率为女性的2~4倍。 随着冠脉造影等检查的推广以及对于冠状动脉瘤相关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瘤逐渐得到临床关注。本文针对冠状动脉瘤需要关注的临床问题,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1年11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1.1000094
    浏览量: 2660次
  • 1234 共 19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