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 李双、刘建云、贾鹏、任重远、李翔、闫美玉、王依倩、张敬莹、裴艳、郭荣、李海玲、吴彦、林逸贤、唐恺、朱梦云、赵冬冬、陈维、徐亚伟
    内容简介: 本文报道我国一项较大规模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共计550例,观察其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其最大亮点在于对所有封堵器采用“all-comer”的形式,研究把封堵器分为“盘式”和“塞式“两大类;封堵成功的标准采用经食道超声进行判断的简单实用方法,即”盘式“封堵器残余分流≤3mm与”塞式“封堵器残余分流≤5mm;发现无论何种封堵器,都有很高的可以满足临床需求的成功率,“盘式”与“塞式“封堵器的总体成功率没有区别。与“ 盘式” 封堵器相比,“ 塞式” 封堵器合并同时心房颤动消融的患者更多、术中需要更换封堵器的比例更低,提示“ 盘式” 封堵器操作更为简单。“ 盘式” 封堵器可应用于补救“ 塞式” 封堵失败的病例,提示“ 盘式” 可应用于更多的左心耳封堵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19年12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9.1000030
    浏览量: 4158次
  • 新型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及慢性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 杜俣、刘巍、周玉杰、赵迎新、郭永和、史冬梅、刘宇扬、周志明、成万钧、葛海龙、王志坚、张建维、王建龙、
    内容简介: 钙化病变、慢性完全阻塞(CTO)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等由于病变组织坚硬,球囊难以通过或充分扩张,常导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失败,并增加远期不良事件风险。准分子激光可用于球囊扩张后再狭窄和闭塞病变治疗,但由于早期准分子激光相应设备和技术不完善,PCI 成功率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型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ELCA) 应用波长更短的紫外线冷光源,采用脉冲性的发射方式,应用外径更小的导管,故安全性较高。在欧美及日本已经开始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初步验证。本研究为横断面、单臂、观察性试验,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采用ELCA 行经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6例(111处病变),总结应用ELCA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及CTO病变的初步经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19年06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9.1000018
    浏览量: 3927次
  • 心房颤动患者一站式杂交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 曾莉钧、谭琛、田颖、施海峰、李述峰、刘书旺、周菁、吴永全、王凤楠、马南、刘兴鹏、梅举
    内容简介: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且预后不良的一种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是其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可达到85%,但治疗持续性房颤,特别是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效果仍难如人意,多篇文献报道平均随访5年的单次消融成功率仅在20%左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近年来,国外关于房颤一站式杂交手术的研究均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报道单中心连续29例房颤一站式杂交消融手术的安全性和随访结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18年12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18.1000007
    浏览量: 3893次
  • 123 共 15 条记录